弗拉基米尔·伊里奇·列宁(1870年4月22日-1924年1月21日)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,自布尔什维克成立以来的非正式领袖。1917年起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领导人,1922年起任苏联领导人直至逝世。
阿列克谢·伊万诺维奇·李可夫(1881–1938)1924年作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,“从法律上讲”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苏联的领导人,但从未获得过对国家的实际控制权,并且在1920年代很快就因共产党和斯大林的影响而失去了权力。
约瑟夫·维萨里昂诺维奇·斯大林(1878–1953)执政近三十年(1924-1953年),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、苏联人民委员会(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)主席、苏联大元帅,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。
在木质检阅台上的托洛茨基(斯大林左边),时间约在1925-1926年。托洛茨基(1879—1940),十月革命时,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(布尔什维克)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。他在列宁不在的情况下领导了十月革命,缔造了苏联红军。
格奥尔基·马克西米利安诺维奇·马林科夫(1902–1988)苏联共产党书记处领导人物,但之后被迫退休。从斯大林去世起到1955年2月,马林科夫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展开了权力争斗。
尼基塔·谢尔盖耶维奇·赫鲁晓夫(1894–1971)1958年3月27日至1964年10月14日担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和部长委员会主席。1964年10月13日,在阿布哈兹度假的赫鲁晓夫被列昂尼德·伊里奇·勃列日涅夫召回莫斯科与主席团召开特别会议,次日,赫鲁晓夫宣布退休。
斯大林,莫洛托夫(挥手者),赫鲁晓夫(莫洛托夫身后者),1936年。
1961年,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红场上的列宁墓欢迎卡斯特罗到来。
赫鲁晓夫(中),勃列日涅夫(右),马利诺夫斯基(左),1963年。
勃列日涅夫,柯西金,苏斯洛夫,政治局其他成员,国防部长格列奇科(勃列日涅夫身后),1970年。
列昂尼德·伊里奇·勃列日涅夫(1906–1982)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、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。1964年10月,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通过政变推翻赫鲁晓夫上台执政,实行“静悄悄的斯大林化”,开始发表言论肯定斯大林之历史作用,并于1966年初决定终止“非斯大林化”。
阿纳斯塔斯·伊万诺维奇·米高扬(1895-1978)从列宁到勃列日涅夫时期,在苏联政界最高层中雄踞各种要职达55年之久。他有一句名言:“别担心,雨淋不着我,我能在雨点之间躲闪穿行。”他的兄弟阿尔乔姆·伊万诺维奇·米高扬,是米格飞机的创始人之一。
阿列克谢·尼古拉耶维奇·柯西金(左一) (1904—1980),苏联部长会议主席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。20世纪60-70年代与勃烈日涅夫和苏斯洛夫并称,是当时的三驾马车之一。以经济专家和务实派著称。
尤里·弗拉基米罗维奇·安德罗波夫(1914–1984)1983年6月16日至1984年2月9日任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主席团主席。
康斯坦丁·乌斯季诺维奇·契尔年科(1911–1985)1984年4月11日至1985年3月10日任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和主席团主席。
戈尔巴乔夫(戴眼镜者)。1985年3月11日起任总书记,1991年8月24日辞职。
相关文章
版权声明
文章编辑:冷眼 ( 点击名字查看他发布的更多文章 )
文章标题:苏联的侧面:红场上的权力人物
文章链接:http://ccdigs.com/76645.html
标签: 人物, 权力人物, 红场, 苏联